四川作家网 > 新闻 > 文学动态
新时代扶贫文学体现中国生态发展人文意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刘侠 编辑:骆 驼 时间:2020-10-28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也是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过去的岁月中,在全国人民的不断努力下,扶贫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个贫困地区逐渐脱贫摘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好转。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文学扶贫是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各地文学家踊赴贫困地区递智慧、送温暖,同时一些反映扶贫攻坚事迹的扶贫文学应运而生。扶贫文学塑造了一批批扶贫攻坚路上的典型人物,讲述了一个个温润心灵的中国故事,其价值取向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引领紧密相连。

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出席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并发表题为《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的主旨演讲,提出“着力实现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是消除贫困的倡议之一,由此,生态发展及生态扶贫越发受到重视。生态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举措,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生态扶贫工作方案》,强调把生态扶贫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部署安排,“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扶贫攻坚与生态发展并不矛盾,在生态系统面临严峻挑战的今天,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发掘,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的推广与传播不仅仅是生态学家的任务,更成为众多有志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学家的责任与使命。

一、扶贫文学体现鲜明的时代意义

扶贫文学是时代的产物,追根溯源,它与中国传统农村题材文学出自同一个母体。在中国传统农村题材文学中,作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得以鲜明地体现。不妨以小说为例,从鲁迅的《故乡》《阿Q正传》等对贫苦乡民灵魂的剖析与救赎,到柳青的《创业史》、周立波的《山乡巨变》等对乡村经济建设的重视,农村题材小说均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意义。鲁迅所处的五四时期狂飙突进,启迪人民的心智是当时第一要务,所以鲁迅的小说以启蒙为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经济建设是重中之重,所以当时的农村题材小说力争表现农民在经济发展中的状况;新时期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引领下,新时代农民如何走上致富之路,并且生活幸福,身心健康,真正实现小康是扶贫攻坚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因此,当前的扶贫文学家任务更加艰巨,面对的情况也更加复杂,扶贫文学不仅要体现经济的繁荣发展,还要注重精神文明建构,无论是扶贫工作者还是被帮扶的对象都要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找到平衡点,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树立生态意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与思想上双双脱贫,书写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保驾护航的动人故事。

二、扶贫文学家塑造典型人物,宣传生态发展理念

我国脱贫攻坚重任主要在广大农村地区。之所以称之为农村,是因为这些地方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所聚居的场所,他们的农业活动包括农、林、牧、渔等,农村生活与大自然联系之紧密程度远远高于城市,面对农村广袤的大地,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显得至关重要。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精准扶贫讲究因地制宜,建立长效机制。如果脱贫致富方案违背了生态平衡,那么这种脱贫只是眼下利益所得,并不能长期存在,这种做法不仅与生态整体思想相背离,也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

近年来,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了扶贫工作者及扶贫文学家的普遍关注。当代作家滕贞甫的《战国红》一经问世就得到诸多好评,小说讲述了以陈放为代表的驻村扶贫干部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扶贫故事。作者用文学之笔向扶贫工作者致敬,更重要的是,小说体现了作者的现代意识,自觉地将科学、生态融入扶贫文学,成功地将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这部小说不仅展示了乡村扶贫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同时体现了作家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赵德发的《经山海》塑造了一个基层乡镇女干部吴小蒿的形象,这一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她在扶贫路上大搞经济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复苏本土优秀文化,文化申遗、复植楷树种子等工作,均显示了其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视,也是生态扶贫的有利倡导者和成功实践者。韦晓明的中篇小说《春雷》以扶贫干部、云雾村第一书记韩巍为中心,书写了精准扶贫的现实状况,小说虽然篇幅不算长,但却涉及许多问题,其中包括对生态环境的适度利用与合理保护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扶贫工作人员体察的细致入微,以及对扶贫攻坚反思中的思想深度。陈毅达的长篇小说《海边春秋》描写刘书雷被派往闽省岚岛工作,在处理兰波国际项目与蓝港村整体搬迁的矛盾中逐渐成长为优秀的扶贫干部的故事。创新项目可以给当地经济带来好处,但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损害生态环境,如何确保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保护与开发,以及村民与开发商之间、村民与干部之间的种种矛盾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作者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通过主人公刘书雷的工作得以全面展现。

三、作家发挥前瞻意识,打造扶贫文学经典

虽然近年来的扶贫文学成果丰硕,但相对于经典优秀农村题材文学而言,仍有待更多的作家投身于扶贫文学创作中,用心血浇注文字,用思想引领时代,使扶贫文学作品能够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量。经典的炼成,不仅由于作品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状态及价值取向,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对社会的思索,助推新观念的确立以及新思想的传播。当下的扶贫文学作品虽然触及到了时代的脉搏,塑造了一批批鲜活的新人形象,但其典型意义仍存在发掘的空间,在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攻坚之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还有待进一步反思,人民群众对于科学、生态、发展等的认识及思想的引领与接受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如贺享雍的长篇小说《天大地大》中对扶贫工作人员乔燕的人际关系的设置,李司平的中篇小说《猪嗷嗷叫》结尾的处理都值得反思和进一步推敲。

创业容易守业难,脱贫容易发展难,广大扶贫文学家应当看清脱贫致富道路的艰巨性与复杂性,以文学家、思想家的职业操守和灵魂工程师的责任感,为扶贫攻坚中的生态整体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敲响警钟。期待更多扶贫攻坚方面的优秀文学作品不仅可以记录扶贫攻坚路上发生的中国故事,树立扶贫攻坚楷模,同时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在思想上高瞻远瞩,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实现千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