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新闻 > 万千百十
三领三带三变样
——四川省宜宾市玉屏镇九角村脱贫攻坚纪实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罗元彬 编辑:梁曌 时间:2020-06-03

天灰蒙蒙的,下着霏霏细雨。寒风凛冽地吹着,像刀子一样割在人们的脸上。2015年元旦刚过,正是数九严冬季节。川南小镇红桥的公路上,一辆小车穿云破雾,向乡村公路上驶去。村道崎岖而逼仄,越往前走,山势越高,雾气也越来越浓,一米开外已经看不清楚路面了。沉积在路面上的泥浆,在车轮的碾压下蹦成星星点点的泥花儿,然后牢牢地吸附在小车两边光洁的车身上,给车身涂上了一层免费的“污漆”。


这是什么鬼路?开车的是个30来岁的小伙子。他一边自言自语着,一边牢牢掌控着方向盘,七弯八拐地沿着盘曲而上的公路向前行驶。


公路一侧的排水沟早已叫衰败的野草掩盖了。野草上零零星星地散落着一些零食口袋和纸片。草丛中偶尔倔立的一些树木,叶子落光了,铺了厚厚一层在排水沟里。


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一阵阵鞭炮声。路上三三两两的行人正朝着鞭炮响起的方向走去。那辆染满泥污的车子驶过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都掏出原本揣在衣袋里的手,下意识地掩住了口鼻,不知是嗅到了什么难闻的味儿,还是在掩面偷笑这碾着污泥水狼狈前进的车子。


转过一个山坳,公路边一块平坦的地面上显现出一座陈旧的两层小阁楼来。阁楼门前的墙上挂着两块条形的牌子。一块牌子上写着:中国共产党玉屏镇九角村支部委员会,另一块牌子上写着:玉屏镇九角村村民委员会。


这就到了!开车的年轻人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将车子开进了小阁楼前那块并不宽敞且已经开了裂缝的院坝。院坝里冷清清的,只有小阁楼里传来了阵阵人声,不知在谈些什么。年轻人停稳了车,下意识地按了一声喇叭。


不一时,从小阁楼里涌出一群年龄不等的男男女女来,大约有三、四十人。领头的是一位40来岁、身材健壮的汉子。他招呼一声说:“县上派来的第一书记到了。”大家便一窝蜂似地朝小车涌了过来,都要看看这县上派来的第一书记是个什么古怪的稀奇物件。


开车的年轻人打开车门,顺手拎起一个文件袋,出现在众人面前。先前招呼众人出来迎接的那位汉子便迎了上来,面带笑容地伸出右手,热情的招呼道:“汪书记,你终于来了!”年轻人也热情地伸过右手去,同那位汉子的手握在一起,然后上下打量着那汉子,笑盈盈地问道:“您就是九角村的魏支书吧?”那汉子一边点头一边引领汪书记朝小阁楼走去。众人也跟了上来。大家小声嘀咕着:这第一书记到底是来干啥的呢?


走进小阁楼,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小型会议室呈现在眼前。室内陈设极其简单:几排条形的茶几状的桌子呈平行线整齐地摆放着。每张桌子前都放着一条双人坐的木板凳。大家像学生上课一样依次在台下坐定,先前那位叫魏支书的汉子才让汪书记同他一起在讲台上那张条桌前坐下。


“现在开会!”魏支书宣布,大家立即安静下来。


“首先给大家介绍,这位县上来的同志是派驻九角村的第一书记汪辉同志。”魏书记一边说,一边指了指汪书记。汪辉直起身,朝众人鞠了一躬,台下稀稀落落地响起一阵掌声。


“他是下派到我们村负责脱贫攻坚工作的。”魏书记接着说。


“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是啥子鬼哟?”台下便有人小声嘀咕起来,用质疑的眼光望着台上。


“看他那白白胖胖的样子,分明就是30来岁的粉嫩后生,在城里工作好不好的,来搞啥子脱贫攻坚嘛。”又有人开始嘀咕着,“我看八成靠不住。”


“安静!”魏支书提高声音,压住了台下的议论声,继续说,“现在请汪书记作动员宣传。”


汪辉直起身来,向台下的参会人员拱了拱手,然后自我介绍道:“我叫汪辉,是兴文县委党校工作员。受上级派遣,到九角村担任第一书记。主要负责脱贫攻坚工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希望大家大力支持。”


他咳嗽了一声,从文件袋里取出一份文件,大声说道:“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国务院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他像上党课一样,滔滔不绝地讲起大政方针来。台下的人专注地听着。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突然一阵电话铃声响起来了。台下的人们不约而同地朝电话铃响起的地方看去。


一位瘦高瘦高的中年汉子从裤兜里掏出棒棒机,按下接听键,弓着背,把头靠在桌子上“喂---喂”了两声。停顿了一会儿,又“嗯嗯---啊啊”了两声,然后稍微提高点音量,回应道:“马上来了,马上来了。”


挂断电话,他大踏步走到魏支书面前附耳低语了两句,径直走出了会议室。


汪书记自顾自地宣传着政策,台下的参会人员见中年汉子出去了,已无心开会,大家的屁股下像坐了烙铁一样,开始不安起来。终于有个妇女忍不住了,站起身大声说:“魏书记,我要先走了。待会儿耽误了人家的中午饭,影响不好。你是知道的,这种事每回我都在厨上。”


魏支书没有说话,那妇女径直走出去了。汪书记看到这一切,脸憋得通红。


魏支书见势不妙,急忙示意汪书记暂停宣讲,然后把嘴附在汪书记耳边低语了几句。汪书记点了点头,深深地叹了口气。


“这样吧,我知道大家都要相帮人,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村三职干部留下来,其余散会。”魏支书说完一摆手,大家一哄而散。只留下周村长、汪文书和他一起陪汪书记开小会。


门外的鞭炮声越响越密越清晰了。汪书记坐在桌前陷入了沉思。刚才魏支书对他说的是五组村民杨老幺母亲过60大寿,人们都要去相帮,所以都无心开会,各自忙去了。


“哎,这是个问题!”汪辉书记叹了口气,转过头对魏支书说,“你们村的风俗历来是这样吗?”


“是的。”魏支书说,近年来,每到冬天,整个村大盘小事接二连三。结婚的、打现浇的、烧锅底的、做寿的……每年至少也有三、四十家。


“人情泛滥啊!”坐在一旁的周村长说,“据说,有些地方给老人立块碑都要操办。”


“不是啥呢?”一直沉默寡言的汪文书也打开了话匣子,“最搞笑的是,附近某个乡镇有户人家母猪下儿都请酒席。”


哎!汪辉叹了口气,悠悠地说,“这是个问题!赶明儿大家空了,我们研究研究关于解决这项习俗的办法。”


“言归正传,现在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家底,摸清精准扶贫对象情况。”他对村三职干部说。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九角村七个村民小组313户人家,人口总数1238人。2014年精准识别贫困户户数为62户,人口数205人。贫困户占全村户口的1/5,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1/6。再一划分——因残致贫、因缺劳动技能、因子女过多致贫、因病致贫、因老弱致贫的各占20%。摆在前面的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汪辉的心情格外沉重。


再回到全村的经济出路:由于地域偏僻、交通闭塞,全村没有一项支柱产业作为解决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的基础。有劳动能力的中、青年多半到外省或就近城市务工去了。剩下的大多是缺乏劳动技能和因老、因病、因残、因家庭负担过重而无法走出大山的村民。他们长年累月就靠脚下的一亩三分地磨骨头养肠子,一年难挣几个闲钱。怎么不穷呢?


就拿交通来说吧,虽然博玉路(博泸到玉屏)穿村而过,但村民们居住分散,赶一趟玉屏场,就得来回奔波14公里,又有多少农副产品能通过他们的肩挑背磨运出大山呢?


村办室外的鞭炮声越响越浓了。暮色渐渐沉下来。汪辉独自坐在一间小办公室里,下意识地掏出一支烟点燃了,然后透过雾蒙蒙的窗户,望着窗外的大山。九角村的情景,如同过电影一般浮现在他眼前——


九角村,这个位于玉屏镇西南的村子原本是兴文县晏阳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2006年,兴文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以后,原属晏阳镇管辖的九角、鱼池等五个行政村划归玉屏镇管辖。这个处于江安红桥和长宁梅硐交界处三角地带的村子幅员面积5.2平方公里,全村共有林地面积2369亩,人均耕地面积1.08亩,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除了农业产业,村民别无出路,怎么能不穷呢?


九角村,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每年至少有三四十家操办红白喜事。大家忙里忙外相帮人、送人情,费时间又费经济,怎么能不穷呢?


还有,还有……


深吸了一口烟,他的眼前又浮现起上午村支书魏勇刚同他交谈的情况来——先前那位接电话的中年汉子老袁是六组的组长,也是全村的提调管事。村里哪家过事,都是他在统筹总管。这一年下来,少说也有近一百天在为村民的大盘小事操劳,还剩多少时间去挣钱呢?同理,那些操办红白喜事的人家,左邻右舍三二十家都要去帮忙,少说每次也得花费三四天。平均每年下来,每户人家至少有两个月耗费到办事上去了,还有多少闲余的时间去挣钱呢?


再比如赶人情送礼吧,按当下的经济条件,淡水之交至少都得一百元。在村里,一个关系网络中等的人家,单是送礼钱每年都得两三千,何况邻里乡亲难免沾亲带故,那个送礼成分自然就要重一些了。这样一笔账算下来,每年少说也得四五千。刨开这四五千块钱赶人情送礼,还有多少结余呢?


又拿操办事务的人家来说吧,从头到尾三四天,油、盐、酱、醋、烟、酒、茶都得花费上万元,再加上鸡、猪、鹅、鸭、菜蔬等,操办下来,少说也得三万元。关系网络狭窄的,收到的人情钱还不够生活开销。关系网络宽广些的,顶多也就跑过本。事后,别人家办事还得去还礼,这又何必呢?


不行,这风气得整治!他狠狠地扔掉烟头,自言自语地说。


在沉思中,一个大胆的想法涌上了他的心头:要把九角村从贫困中解放出来,首先得解放群众的思想,大力刹住操办之风,才能让群众空出时间来发展产业,寻找经济出路。


他在笔记本上记下了他的想法,并为这一想法规划了蓝图——党员带头示范,分工负责,做好动员宣传,与村民达成公约,签订承诺书。以扼止大操大办之风为抓手,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


两天后,村民杨老幺为母亲祝寿之事结束了。汪辉又组织村组干部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是他上任第一书记以后的第一次工作部署会议。


开会之前,他同六组的老袁组长聊起了杨老幺家祝寿的情况。从老袁那里得知,杨老幺这次为母亲祝寿起散三天,收到贺礼28000元,花费27500元,账算下来,结余500元。


“不算不知道!”老袁说,“做生烧锅底,捡得碗来洗。古话说的事实就是这样。”


“这还不算。”魏勇刚书记插话说,“再算算起起散散三天,每天相帮的人都是六至七桌。三七二十一,就有210个零工。倘若把这些零工用到建筑工地上,少说也得50元每天的收入。”


“不得了!”老袁倒吸了口凉气,“看来,操办这些事情真的得不偿失。”


“所以,当下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纠正这种风气。”汪辉说。


“我赞同!”老袁第一个表态说。


做通了老袁的工作,接下来的纠正大操大办风气就好办了。


会上,汪辉书记刚一谈起自己的想法,组长们就开始议论起来,只有老袁闷声不响。等其他组长议论得差不多了,老袁第一个站起来表态说:“我赞同汪书记的看法。”


接下来,他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管事经验,为组长们算了一笔细账。这一算下来,大家都惊呆了,细细回味,确实有道理。在老袁的带动下,所有组长的思想统一了。大家纷纷签署了责任状,都愿意分头下去做群众的工作。


“当然,事情也不是那么极端。除了死人是无可避免的而外,初婚或老人80岁以上可以举办!”汪书记又补充了一句。


“死人无可避免,但结婚宴和长寿宴规模也不能过大,不能超过20桌。”组长们又补充说。


汪书记静静地听着,认真地记录着,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在农村,一个组长就如同一个生产队的家长,自然是说一不二的。不到一个周,七个村民小组300余户村民的思想工作全部做通,300多份签有村民户主名字并盖有手印的承诺书齐齐整整地摆在汪辉书记的办公桌上。


汪书记笑了,他仿佛看见全村群众从佝偻着背,眼神布满血丝忙于操办大盘小事的疲惫中解脱出来,精神抖擞地奔忙在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康庄大道上。


一个良好的开局意味着会有一个完美的收官,汪辉的信心上来了。他的第一把“火”如同一次拔火罐疗毒,虽然有些炙痛,却有效地根除了压在群众心里的顽疾。接下来,是该他大展身手的时候了。汪辉这名来自县委党校的年轻干部,深知作为基层扶贫工作者肩上担子之重。要打赢这场战争,作为前线总指挥的他,既需要有充裕的粮草,又需要有得力的干将,还需要自身具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战略眼光。


粮草在哪里?兴文县委党校、兴文县电信公司作为定点帮扶九角村的单位,是决定汪辉打赢这场战斗的坚强后盾。


干将在哪里?九角村32名党员、10名村组干部是保障他为攻克贫穷难关而冲锋陷阵的精兵强将。


战略战术怎么部署?汪辉充分发挥他搞党建工作的长处,举全村党员干部之力,共同谋划未来三年的发展蓝图。


通过半个月周密思考,结合九角村实际,在广泛征求党员干部意见后,一张战略地图设计出来了——


未来三年的九角村发展战略目标定位为“三领”:党建引领明方向,规划引领定蓝图,人才引领强保障。


未来三年的九角村扶贫战术定位为“三带”: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


未来三年九角村将实现的战斗成果是“三变样”:基础设施大改观,主导产业大发展,社会治理大变样。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村支书魏勇刚、村长周光银、村文书汪进江都是具有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村三职干部。在九角村脱贫攻坚战役中,他们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汪辉这位年轻的前线总指挥麾下的三大主力。任务分解下来了:


支书魏勇刚牵头主抓党员阵地建设和村风文明建设,村长周光银牵头主抓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文书汪进江牵头主抓村级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引领。32名党员、7位生产组长是这三方面军麾下的具体执行者。哪里有需要,他们就会及时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


党带群如何带?九角村具有独特的的富硒土壤,适合大头菜生长。每年冬季,当地群众都在零星种植大头菜。当地种出的大头菜个大味美、营养丰富,但长期以来,种植户各自为战,加之交通闭塞,致使大头菜种植给村民带来的收益甚微。为了使大头菜产业成规模地发展,带动贫困户创收,身为党员的村文书汪进江带头,依托当地这一传统优势项目,流转土地,带动全村180户群众(其中贫困户24户)建成一千亩大头菜种植基地。建成年生产20万斤大头菜的精深加工房,实现经济总产值180多万元。为每户创收1万元。


富带贫怎么带?当地养殖示范户魏定刚是一名很有经济头脑、在养殖方面很有技术的个体创业人才。村上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充分依托这一有利条件,鼓励魏定刚投入40万元,发展壮大生猪养殖产业规模。充分将财政资金和民间资本有效结合,以“专合社+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全村62户贫困户以股权量化的形式,整合产业扶贫资金140万元,建成九角村一千头生猪养殖基地。


强带弱怎样带?长期以来,九角村贫困户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是一道棘手的难题。五粮液圣山集团制衣车间扶贫项目落户九角村以后,当地党员郑义等5名返乡创业青年主动投资扶贫制衣车间,通过专业培训和双向选岗,解决全村20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实现家门口就业。


宏图已绘就,战役已打响。各条战线的将士们全力以赴冲锋陷阵,到2015年底,初战告捷。


捷报是从贫困户魏定泸那里传来的。魏定泸家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家庭负担重——三个孩子都在上小学,而且第二个孩子因肌肉萎缩长期带病,需要花费资金去治疗和人力去照管,是县委常委、政法委罗书记重点帮扶的对象。2015年下半年,在养殖专合社的带动下,魏定泸和妻子郑启娟全力投入到养猪事业中,当年产出生猪20头,创收3万元。有了第一桶金,魏定泸夫妇的干劲更加足了,2016年,在专合社带头人魏定刚的指导下,魏定泸扩大了养殖规模。


四组贫困户黄家松和七组贫困户万德科由于身体原因,劳动力弱。村上结合当地林地丰茂的实际,聘请他们担任生态护林员,让他们通过林业管理,每人每年创收6000元。


既要让贫困户富起来,又要让贫困群众富得有尊严——这是汪辉坚守的信念。一年下来,这些在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带动下逐渐富起来的贫困群众信心十足了。


发展大头菜产业是周期短、见效快、成本低的有效途径。每年入秋以后,农作物收割了,九角村大量的土地闲置了下来。充分利用这些土地栽培大头菜,是一项可行的生态产业项目。从白露时节开始种植,到12月份就可以采收。种植基地成立后,全村有180户群众积极发展大头菜种植。因为有专门的收购点和加工场所,他们不愁销路。当年每户就创收3000余元。这是在闲置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红蜻蜓”。捧着这些票子,种植户们满意地笑了,干劲也更足了。


村民们从频繁操办酒席中“解放”出来了,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种植和养殖业中,倒是把管事老袁闲下来了。不过,作为生产组长的他,其实也没有真正闲着,整天忙碌在田间地头、基础设施现场,为村上的脱贫攻坚贡献着他应尽的一份力量。虽然劳累,但他并没有抱怨。看着乡亲们逐渐富起来了,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坚持就是胜利。到2017年底,汪辉带领他的精兵强将们通过三年奋战,“三变样”的战斗成果已如期实现——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崭新的党群服务中心落成,水泥硬化便民路、连村路、连户路共26.9公里,建成垃圾池20口,安装果皮箱20口、路灯40盏,建成水窖27口,集中供水200立方米。农网升级改造、移动电信网络全覆盖。走进如今的九角村,入夜灯火通明,公路像一条盘旋于深山里的金龙,向远方延伸。


主导产业方面:党员示范产业大头菜种植基地正呈上升发展态势,“专合社+大户+农户”的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前景可喜,五粮液圣山集团制衣扶贫项目正在成规模地发展。此外,一千亩油茶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必将为贫困群众开辟更新、更宽的经济发展路子。走进如今的九角村,灿烂的笑容写在群众脸上。他们仿佛在说:“我们生长在九角,但我们的价值何止九角呢?”


社会治理方面:自从扼止了操办酒席之风以后,群众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经济创收上去了。村上通过村规民约,大力制止了聚众赌博、乱倒垃圾等陋习。落实“门前五包”制度,改善了居民卫生环境,提升了群众的文明素养。走进如今的九角村,你体会到的是家家户户窗明几净、公路院坝一尘不染。就连鸡鸣犬吠的声音也是悦耳的。


到2017年底,全村62户贫困户房屋改建和异地搬迁全面完成,如期实现了脱贫的“一低五有”目标,整村退出贫困行列。村民们正有尊严的奔跑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


汪辉和他带领的团队被兴文县委办、兴文县政府办评为“2017年度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被玉屏镇党委、玉屏镇人民政府评为“2017年度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脱贫虽已告捷,攻坚不能松弛——汪辉清楚地认识到。走在九角村平坦整洁的水泥路上,清爽的风从山坳里吹来,阳光柔柔地照在脸上。看着清晨里忙碌在田间的乡亲们,听着圈舍里传来的猪叫声,汪辉惬意地笑了。突然,他的电话铃响了——又有新的任务在召唤他。他回过头,一阵风似地大踏步赶回村办室,驱车远去了。


“汪书记怎么没来?汪书记呢?”开会的群众议论着,静静地等待着。


几只画眉鸟调皮地飞向树梢,叽叽喳喳地倾诉着清晨的喜悦。那声音顺着平坦的水泥路飘荡开去,泛起了阵阵优美的涟漪。


 

作者简介:

罗元彬,四川兴文人,兴文县作协理事,宜宾市作协会员。1980年出生,教师,供职于兴文县古宋镇第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