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新闻 > 网络文学
一言:以《金缕词》为例,关于现实题材创作的二三经验
来源:四川网络作家网 编辑:骆 驼 时间:2020-01-16

 

在网络写作的环境下,绝大多数作者都是在摸爬滚打中锻炼出写作能力,在一次次挫折与胜利中积累写作心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验和看法,我非常愿意和大家一起探讨、分享我自己的写作经验,也许能给想尝试现实题材的作者一点鼓励,也能让其他题材的创作者留意到现实题材的创作,增进交流。

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过去的写作中,大家对于社会现实有种自然而然的亲近,认为书写时代和身边人物是非常容易的。比如现代小说家赵树理写的《小二黑结婚》,没有天马行空的幻象和假设,就是立足眼下、放眼周围的书写。对于赵树理等作者来说,穿越、金手指、克苏鲁、SCP基金会是陌生的,是非常跨越现实的元素。

但是,在网络写作中,作者对于眼下社会正在经历、发生的事是比较陌生的,比如国际空间站、人类基因组计划、互联网创业等等,反而对于穿越、金手指、克苏鲁、SCP基金等等更为亲切,也有更热切的创作欲望。

所以,我们时常听到这种声音:现在的作者背离社会现实,创作肤浅,既无思想也无三观正义。这种观点在我看来是非常狭窄的偏见,对于老一辈的写作者来说,那时的社会科技较浅,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道和心术,往深里写,越深越出彩,越深越让人拍案称奇。但对于当下的作者来说,他们面对的社会是全球经济化的社会,国际空间站、人类基因组计划、互联网创业才是他们的“社会现实”。往深了写,不仅无法引发共鸣,反而容易背离讲述故事的初衷,失去受众,所以会有把深的定义往浅了分析的情况。在国家和人民的监督下,正规平台发布的作品都秉持三观正的创作理念,真、善、美仍旧是一大标尺,所以肤浅创作不该是网络写作的标签,它只是任何时代都无法完全去除的一种创作疾病。

我一直认为当下的社会是多元的社会,作者也有多元的选择,可以打开思维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各种金手指在小说中帮主角大放异彩,也可以结合当下科技研究书写科幻题材等等,当然也有部分作者仍旧选择了立足社会真实的现实题材。

不论何种形式的创作,只要它于社会有益,于人类有用,都应该受到尊敬。

最近我于咪咕阅读发布的小说《金缕词》就是立足90年代上海古法旗袍创作的一本小说,是我与现实题材的又一次拥抱。

可供写作的题材和元素那么多,我为什么会选择现实题材以及旗袍这个元素呢?作者在选择一样题材和元素之前,都有“我能写好”的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不是凭空来的,要么是根据足够多的相关阅历,要么源于足够丰富的阅读经验等等,总之是做足了准备。

我是一名中文系毕业的学生,现实题材的作品是我阅读最多的作品,大量的好作品刺激了我想写、想写好、想好好写的念头。其次,关于旗袍的小说非常少,大多以旗袍为元素,只是让它在角色身上穿一穿。但我觉得还不够,我想写一本把“如何做旗袍”“如果做盘扣”“如何运营一家旗袍店”各种问题进行详尽剖析的书。旗袍不是元素,它是角色!它的魅力不在于它给角色添了彩,而在于它本来就很美,是一门匠心艺术。我要做的,就是通过角色的故事来呈现这门匠心艺术。

因此,在挑选题材和元素上,我的经验是做好充分的准备,找准元素的定位。当准备足够充分后,写作时就会信手拈来,不会乱了节奏。

在《金缕词》这本书里,我选择的是旗袍。其实经济全球化、AI智能研发也是现实元素,符合当下社会现实。选择与否,全看您自己的想法了。如果您认准了现实题材,选好了创作元素,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动笔,不妨“马上尝试”,用土味英语来说就是“just do it!”。

每个人写小说的初衷都不同,有的人因为热爱,有的人因为它能快速致富,有的人想把一些故事写下来作纪念。

如果写小说还有大笔入账,当然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不过,不少作者认为现实题材向的作品收入平平无奇,远不如订阅向的作品收入高。

其实这是个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

不管何种题材,何种元素的加持,故事不好、内容不好的作品必然是不能卖座的,订阅向扑街的作品不胜枚举,现实题材作品凉凉的也有。但好的故事、好的内容,永远有它的立足之地。

眼下这两年,国家鼓励现实题材创作,网站急需好的现实题材作品,高保底、版权费等等,并非遥不可及。

我是个作者,不会给同为作者的您画饼,我只是把我看见的讲给您听。

当然,对于想写现实题材的作者来说,就算没有国家和平台鼓励也会写。

接下来我分享一点关于具体写作的经验。

现实题材的作品切入点非常重要,不然容易流于平淡,让读者在阅读之初就产生乏味感。用醋醋说的一个词叫“赶客”。

选好切入点,不仅让故事生动了,还能让读者记住您的作品。身为作者,我们要做的是,读者打开书读得进去,放下书想得起来。而且,找到好的切入点对任何一本小说来说都是非常加分的。

现实题材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所以更在意书中角色的精彩程度。

我们现在回想起一本让我们动容过的现实题材作品,除了那些感人的故事之外,最让我们难忘的是书中的角色。《透明的红萝卜》里的黑孩,《小二黑结婚》里的小芹,《红楼梦》中的各个角色,《雪狼》中那条名为白牙的狗……

角色立住了,读者就愿意相信故事中的角色,故事也就跟着出彩了。如果小说中塑造出的角色是读者不信的,有“出戏感”的,那就要重新审视角色,以便早一点进行调整。

当元素敲定,切入点找好,角色也塑造好之后,对故事节奏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其实关于节奏的问题有点难以回答,因为现实题材的作品与总裁文、种田文等有比较大的区别,不能用它们的节奏套用到现实题材的写作中来。“三万字一个小冲突,六万字一个大冲突,十万字一个大爆发”,这用在现实题材里会显得比较生硬和别扭,也许加强了作品的网感和爽感,但实际上削弱了作品本身应该有的力量。

现实题材的节奏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我觉得因人而异,因作品而异。现实题材创作是一个融入作者风格更为浓烈的类别,它的紧凑、散漫都与作者的风格息息相关。就我自己的创作来说的话,我会把节奏调整到低于通俗网文、高于传统小说,但又更偏向于向通俗网文靠拢。如果节奏的铺陈影响到故事的讲述、人物的塑造,我会把节奏放慢,先讲清楚故事、塑造好人物,再理节奏的铺陈。在我看来,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的故事比快、爽节奏更重要。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非常想和大家沟通的,就是现实题材创作中真实与虚构的处理。

我曾听过一种声音,说现代已无文学,太不真实了。这一声音否定的不只是网络写作,连现代的各路创作全都否了。

何为真实?

我曾听一位老师讲过,架一台摄像机,一帧不落、一秒不快进地看完某地某天发生的一切就是真实,完全的真实,没有进行任何艺术的加工,更没有任何想象的成分。但是,它是我们写作需要的方法吗?并不是。

写作就是需要融入作者的理解,需要作者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当虚构与真实拥抱在一起,错落分布,彼此成就的时候,一场艺术就发生了。现实题材最为讲究虚构与真实的错落分布,它不需要绝对的真实,更不能纯粹地虚构。

在写作中,我是个不大听别人声音的人。任何一本书,一门艺术,一个物品,都会有人对它褒贬不一,我们自发表作品的那一刻起就无法避免我们精心创作出来的作品要被人评价,同样褒贬不一。如果是中肯的意见,我们可以冷静分析,再加以调整。如果只是居高临下的指责和诋毁,要么辩驳到他哑口无言,要么一笑而过就好。

说到最后,我还想分享一点经验——在动笔写现实题材之前写好大纲。

写订阅向的作者通常没有写大纲的习惯,毕竟全文篇幅巨大,数百万字的故事怎么能在窄窄的A4纸上写出来?但写几十万字的现实题材,我还是建议写一篇完整的大纲,它能让您看到您的故事是否完整,脉络是否清晰,人物是否有突然出现又突然不知所踪的情况等等。

希望我所说的这些能对创作者有一定的鼓励,也希望创作者们有更好的想法可以提供给我学习。

 

微信图片_20200103124507.jpg

一言,原名温秀利,笔名一言获成都市十大互联网品牌上榜品牌。曾为四川卫视动物情感纪录片《我们的朋友》编剧。主要小说作品:《金缕词》《锦绣河图》《守护神之保险调查》《最后一行代码》《后起之绣》《画境》《触摸影子的女人》《锦城九画》。其他作品《大风起兮云飞扬·汉朝》由中国质检出版社出版;《时光尽头望古城》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