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新闻 > 文学动态
“边地书、博物志与史诗——阿来作品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拉开帷幕
来源:川报观察 编辑:liangzhao 时间:2018-11-18

4.jpg

  川报观察记者 肖姗姗 余如波 摄影 肖雨杨

       11月17日上午, “边地书、博物志与史诗——阿来作品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拉开帷幕。著名作家铁凝、莫言、吉狄马加、麦家等和陈安娜、山口守、李点、娜佳等中外文学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阿来的文学人生。

 4.jpg

  开幕式由吉狄马加主持,铁凝、莫言、陈安娜纷纷上台发表致辞——

       铁凝 肯定了阿来在文学创作上的成绩,更回顾了她眼里的阿来,是一个对大自然有着特殊关爱的作家。她直言:“我曾与阿来同去新疆参加一个活动。我们都为那拉提草原神话般的仙境所迷醉,大家都在留影,只有阿来,抬着他沉重的相机离开了喧闹的人群。后来,他趴了下来,侧身半躺,镜头对准了草原上一支独自摇曳的小花。那朵小花,打从来到世上,是从未被人注意过的。一路上,阿来都在专注于这样的无名花草,发现它们短暂而异乎寻常的美丽。作为旁观者的我,那一刻,心生敬意又满怀感动。

4.jpg

 莫言 在致辞时,首先幽默地称赞这个研讨会的题目取得特别好,“边地书、博物志、史诗,这三个概括了阿来创作和他大半生的生涯,在文学上没有边地,只有好的和不好的,没有边地和中心之说,阿来的文学已经是中心的文学。如果世界文学是百花园,那么阿来就是最有特色,最引人注目的。”莫言认为,举办这样一次国际研讨会,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我们对这个作家阅读好几十年,学者研究了几十年,翻译家翻译了几十年,希望通过这个研讨会,更加全面地阅读阿来、研究阿来,翻译家更准确地翻译阿来。”莫言笑称“这是个七嘴八舌的研讨会,希望对阿来的创作有积极的推动。”

4.jpg

 莫言的翻译、瑞典汉学家、翻译家陈安娜 盛赞阿来的短篇,她认为,不仅《尘埃落定》这种伟大的作品要让全世界看到,他的短篇小说也应该为更多人阅读。她喜欢阿来短篇小说中的“静”,还有作品中那种梦幻迷离的特质陈安娜多次提到阿来的《阿坝阿来》文集,背诵他的文字,“每次看那些文字,我都在想,都很期待,这个寂静一旦打破,会发生什么呢?”陈安娜感叹,阿来会把安静和紧张同时出现,这是他很特别的技术。同时,对于阿来关注大自然,陈安娜也特别赞赏。“他让我们看到一个不同的中国,对我们北欧来说,阿来的作品很适合我们阅读,因为我们跟大自然的关系很密切。”

4.jpg

 著名作家麦家 在致辞中表示,曾与阿来一道在成都生活了15年,其中有七八年情同手足、亲如兄弟。自己的文学创作成就,70%应该归功于阿来,30%归功于父母。

4.jpg

开幕仪式上,还举行了《阿来散文集》揭幕式——

       铁凝、莫言、麦家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社长刘东风共同揭幕。《阿来散文集》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包括阿来《成都物候记》《一滴水经过丽江》《大地的阶梯》《人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和《让岩石告诉我们》5部散文集作品。

“边地书、博物志与史诗——阿来作品国际研讨会”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作协创研部、四川省作家协会、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承办。据悉,莫言、麦家、孟繁华、贺绍俊、施战军等30多位国内著名作家、评论家,陈安娜、罗福林、马海默、罗宾等来自瑞典、美国、德国、英国的14位汉学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共同参与这一文学盛会。

4.jpg

 阿来,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现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早期写作诗歌,后转向小说创作。家乡河流的名字是第一本诗集的名字:《梭磨河》。后陆续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旧年血迹》、《月光里的银匠》、《格拉长大》、《遥远的温泉》以及“山珍三部”(《蘑菇圈》、《三只虫草》、《河上柏影》),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随笔集《就这样日益丰盈》、《看见》、《草木的理想国》,以及非虚构作品《大地的阶梯》、《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中篇小说《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还荣获“骏马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百花文艺小说奖、散文奖”“双奖”等多种奖项。有《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遥远的温泉》等多部作品译为英、法、意、德、俄、日和西班牙等十数种语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