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强走进成都七中,向学生发出倡议:像杜甫那样游学,实现独特人生价值
来源:读者报 | 何建 编辑: 时间:2023-07-11

“同学们刚刚闯过中考这个关口,成为成都七中的新高一学生,这已是了不起的成就。你们还很幸运,尚未正式开学,就能参加成都七中专门为优秀的你们举办的夏令营,这种特殊的研学,或者说游学,因为讲座名家汇集,不仅可以大开眼界,而且有助于自己以轻松心态跨入高中大门。”7月10日上午,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长篇传记《游侠杜甫》作者、杜甫故里“杜甫文化推广大使”彭志强,应邀走进成都七中林荫校区,为参加成都七中高2023级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夏令营的新高一学生,分享了一场名为《杜甫的读书写作与家国情怀》的主题讲座。这也是彭志强的第75场杜甫诗学讲座。

1688958778480007.jpg

彭志强在讲座中说,杜甫就曾是一个游学圣手,以身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向前辈名家学习,也向底层百姓学习,终成“集大成者”的诗圣,“所以一谈到夏令营,谈到研学,我会主张,像杜甫那样游学”。


●最早的游学是吟诗

杜甫最早的游学,可以追溯到13岁,也就是《江南逢李龟年》提到的“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那时,少年杜甫居住在东都洛阳建春门内的“仁风里”这个唐代里坊(相当于如今的居民小区)里,跟随二姑杜氏和二姑父裴荣期生活。“可能因为二姑父裴荣期这时担任济王李环的济王府录事参军,引荐了小杜甫,于是他凭借不凡诗才,出入于岐王李范(即李隆范)、唐玄宗宠臣崔涤(即崔九)的府邸,成为王侯将相宴会上的座上宾。”彭志强说,李环是于735年被唐玄宗册封为济王,岐王李范又于736年四月薨逝,陪葬于唐睿宗李旦在长安的桥陵,杜甫能借势于二姑父裴荣期在任济王府录事参军,去岐王洛阳宅里吟诗成名的年龄,只能是13岁,最多刚满14岁,毕竟李范从生病到去世多在长安定居。“杜甫在洛阳游走于岐王宅、崔九堂这段游学经历,包括在洛阳参加进士科考,对他成长为后来的诗圣有着奠基石意义。他后来去长安求官谋职,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就感慨‘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且自信‘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他的自信就是自己写诗很厉害。”

彭志强表示,尚未上学的杜甫,大约在五六岁时,曾跟谁二姑杜氏去郾城(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区)拜见时任郾城县尉的父亲杜闲,因为在郾城街头看到舞女公孙氏舞剑,留下美好记忆,“他后来写的第一首诗就是咏凤凰,其晚年长诗《壮游》‘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追忆过此事”,由此可见,不论是游学还是单纯地旅游,只要有心,都能学到东西,而且能转化为写作素材。

1688958922744567.jpg


●最早的远游是考察

杜甫最早的远游,是在18岁时与韦之晋、寇锡同行的郇瑕游。770年,杜甫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市)漂泊,以船为家,其《酬寇十侍御锡见寄四韵复寄寇》就有记载“往别郇瑕地,于今四十年”。倒推四十年,就是730年,那年,黄河、洛河脾气暴涨,发了一次大洪水,杜甫偏偏要横渡黄河,一路西行,去了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永济市,这里是郇瑕古国旧地,也是二姑父裴荣期的故乡,更是王维的出生地、王之涣《登鹳雀楼》的成名地。“是的,杜甫这次郇瑕游,主要目的就是去看看王维和王之涣生活的地方,考察他们高产佳句的源头,想让自己的诗歌更上一层楼。这年洪灾,也让杜甫第一次感知到了洪灾带来的民间疾苦。”彭志强认为,杜甫的家国情怀,从族谱上看,是受远祖杜预影响,此人在生前拜将封侯,还是汉代末年和魏晋时期的一代儒学宗师,注解《左传》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在唐代还被义疏为《春秋左传正义》,成为所有学子用于科考的教科书;从自身经历看,郇瑕游,可看作杜甫滋生家国情怀的起点。


●最好的远游是定志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这是杜甫对自己19岁至23岁仗剑远游吴越的总结,来自《夜宴左氏庄》。“这四五年里,杜甫去了淮安、扬州、南京、苏州、杭州、绍兴等地考察研学。这次吴越游,已是剑客游侠的杜甫,后来有多首诗追忆。如其《壮游》自述‘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鸧’。又如《解闷十二首》第二首还说:‘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流。’除了考察扬州稻米为何能通过大运河救济缺粮的长安、洛阳,杜甫此次游学,他专门去了时称会稽郡也称越州的东山,即江左宰相谢安在东山再起回朝做官念头的地方,最大的收获是坚定了少年志向——当宰相,辅佐唐玄宗,为百姓开创一个新的盛世。”彭志强说,杜甫后来到长安谋求发展期间,《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就喊出了宰相之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尽管因成功献赋获得唐玄宗垂青,却只获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类小官,杜甫依旧不改此志,另一首名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因此表述为“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理由是“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所谓的生不逢时,说的就是杜甫。正当他欲从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起步,试图进一步近侍唐玄宗大展治国理政宏图之际,一场让盛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爆发了。尽管他后来近侍唐肃宗担任左拾遗,又远侍唐代宗在成都出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可他终究没能圆宰相梦。为避战乱,杜甫来到成都修筑好草堂不久,他专程去了武侯祠凭吊诸葛亮,写出千古名诗《蜀相》,字里行间充盈着满满的家国情怀。他只是凭吊诸葛亮吗?不一定。他泪满衣襟,背后就有不能当宰相去救国救民的盛大遗憾。”在讲座现场,彭志强还对成都七中学子发出倡议,这次参加夏令营,要像杜甫那样游学,树立远大志向,然后努力逐梦。“即使那扇门打不开,你也可以像杜甫那样打开另一扇窗,活出自己的独特人生价值。”